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生态位理论在天然草场群落演替及健康状况评价中的应用



编号 zgly000141018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生态位理论在天然草场群落演替及健康状况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 王晓  张克斌  王岩  程中秋  苏鹏飞  顾岚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母体文献 草地学报 

年卷期 2011年06期

年份 2011 

分类号 Q948.154 

关键词 天然草场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总宽度  生态位重叠  群落演替 

文摘内容 采用样方法对宁夏盐池不同年限天然草场进行调查,并计算该区植被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总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以期了解该区天然草场健康状态及植被群落的演替状况。结果表明:降雨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半干旱区天然草场平均生态位宽度的大小,在研究初期生态位宽度值排在前列的主要是丝叶山苦荬(Lxeris chinensis var.graminifolia(Ledeb.)H.C.Fu)、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 Ledeb)、赖草(Leymus seca-linus(Georgi)Tzvel.);中期则为新疆猪毛菜(Salsola sinkiangensis A.J.Li)>猫头刺>老瓜头(Cynanchum kom-arovii Al.);末期生态位宽度值排在前列的依次是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丝叶山苦荬>老瓜头。天然草场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是以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和老瓜头等主要物种为稳定演替物种,伴随着丝叶山苦荬和猫头刺等物种的衰落,以及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Laxm.)Schindl.)和阿尔泰狗娃花的兴起。研究中期由于降雨量的减少导致天然草场自身状态最差,但随着年限的延长,天然草场植被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生态位发生分化,草场逐渐实现自我优化。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