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高寒半湿润沙地草本修复期土壤微生物变化研究



编号 zgly000168386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高寒半湿润沙地草本修复期土壤微生物变化研究

作者 帅林林  周青平  陈有军  苟小林  周蓉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阿坝州茂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 

母体文献 草业学报 

年卷期 2019年09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812.2 

关键词 混合草本  高寒半湿润  沙地恢复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文摘内容 土壤微生物变化对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但高寒半湿润沙地生态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及养分变化研究较为缺乏。为明确该环境下沙化生态系统的修复过程中土壤环境的变化,选用燕麦、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混播修复高寒半湿润沙地,并以未修复沙地为对照,测定0~10 cm和10~20 cm两土层修复4年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分析探讨土壤微生物和养分随植被修复的动态,及微生物与土壤养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修复年限增加,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以细菌为主,沙地修复4年后土壤中微生物总量由8.30 nmol·g-1增加到10.58 nmol·g-1,但是细菌依然占微生物总量的50%以上,植被恢复并未改变细菌占微生物总量比例。两个土壤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多样性(细菌、真菌、放线菌、G-菌、G+菌)、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且0~10 cm始终大于10~20 cm土层。草本修复第1年,0~10 cm和10~20 cm土层微生物及养分各组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修复2年后,0~10 cm土层含量开始增加;到修复第3和4年,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中各组分含量均恢复到未治理水平,且有机质、微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高于未治理沙地(P<0.05)。土壤养分中各组分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总量和细菌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G+、G-菌、真菌、放线菌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沙地进行人工草本种植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含量,对帮助高寒地区生态系统修复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