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8384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移植性肝癌自杀基因治疗的增效作用
作者
杜标炎
王慧峰
谭宇蕙
吴映雅
张立群
李杰芬
罗惠
易华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级
母体文献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07,24(2)
页码
132-137
年份
2007
分类号
R245.31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药理学
肝肿瘤/中药疗法
基因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文摘内容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皮下移植性肝细胞癌自杀基因治疗的增效作用, 探讨建立中西医结合肿瘤自杀基因联合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培养病毒包装细胞PT67/tk, 病毒上清感染肝细胞癌细胞株H22后用C418筛选2周, 获得抗性细胞克隆, 命名为H22/tk并进行体外丙氧鸟苷(GCV)杀伤试验; 证明杀伤活性后, 将H22/tk与野生型H22按1: 4的比例混合后接种于昆明种小鼠皮下组织内造模, 分为模型对照组、自杀基因治疗组、六味地黄丸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N=20), 并设正常对照组(N=10); 六味地黄丸治疗从接种第2天起共15d, GCV治疗从接种第6天起共11d, 观察疗效。[结果]体外实验中GCV对H22/tk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效应, 表明体外病毒感染肝癌细胞成功, 病毒携带的外源性自杀基因已表达且具有生物学活性。体内实验中于接种肿瘤细胞后第6天各组能触摸到肿瘤, 成瘤率100%。自杀基因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对小鼠移植性肝细胞癌生长速度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以瘤块质量计算, 其抑瘤率为63.0%(P〈0.05); 而单纯六味地黄丸治疗和单纯自杀基因治疗抑瘤率分别为46.3%和37.4%, 但两者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病理检查: 各治疗组肉眼可见肿瘤体积均较模型对照组肿瘤体积小, 以联合治疗组更明显。镜下可见各治疗组肿瘤细胞密度相对较低, 肿瘤周围有较多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 联合治疗组更明显, 各组间差别以炎症细胞浸润最突出。[结论]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移植性肝癌自杀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其疗效优于单纯自杀基因疗法或单纯六味地黄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