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2917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紫色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微团聚体组成及分形特征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6年06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152.3
关键词
紫色丘陵区
土地利用方式
分形维数
土壤微团聚体
抗蚀性
文摘内容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紫色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微团聚体组成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林地、花椒地、旱地、水田和柑橘园土壤微团聚体组成以0.25~0.05mm粒级为优势粒级,0.05~0.01mm次之,占比18.80%~35.57%,<0.001mm粒级含量最少,为0.33%~2.57%;0—20cm土层土壤微团聚体平均重量比表面积(MWSSA)表现为林地(161.04cm2/g)>柑橘园(134.49cm2/g)>花椒地(117.31cm2/g)>水田(100.67cm2/g)>旱地(96.94cm2/g),且林地土壤微团聚体MWSSA显著大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0—20cm土层林地土壤团聚状况和团聚度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且其团聚体状况分别比花椒地、旱地、水田和柑橘园提高了16.55%,20.15%,11.23%和7.68%;20—40cm土层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D值表现为柑橘园(2.41)>林地(2.40)>花椒地(2.32)>水田(2.31)>旱地(2.12),且旱地土壤微团聚体D值显著低于其他利用方式;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在一定程度上能表征土壤物理性质的优劣、养分肥力的高低以及抗蚀能力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