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土高原不同植物凋落物的分解特性



编号 zgly000080773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高原不同植物凋落物的分解特性

作者 李云  周建斌  董燕捷  夏志敏  陈竹君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2(12)

页码 3309-3316

年份 2012 

分类号 S154.4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混合凋落物  可溶性有机碳  可溶性总氮 

文摘内容 以黄土高原区典型植物刺槐、小叶杨、沙棘、沙柳、苜蓿和长芒草的凋落物为对象, 采用网袋法研究了半干旱区(神木)分解过程中, 单种、两种及3种凋落物等质量配比混合后其质量、碳和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整个分解过程中, 不同处理凋落物的质量损失率, 全碳、全氮的释放速率以及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总氮的含量均表现为前期大于后期.经过412d的分解, 3种凋落物混合后的平均质量损失率高于两种混合凋落物, 单种凋落物最低.到分解试验结束时, 不同处理凋落物的全碳、全氮平均释放率均表现为单种〉两种混合〉3种混合; 而不同处理的可溶性有机碳平均含量表现为两种混合〉单种〉3种混合,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可溶性总氮含量则为3种混合〉两种混合〉单种, 达到显著水平.凋落物的质量损失率与可溶性有机物, 特别是可溶性有机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质量损失率来看, 小叶杨、沙棘与苜蓿凋落物的组合为最佳组合.建议在黄土高原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中, 合理增加植物种类多样性, 促进土壤改善养分状况.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