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生物质炭输入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排放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52775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生物质炭输入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排放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作者 雷海迪  尹云锋  张鹏  万晓华  马红亮  高人  杨玉盛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 

年卷期 2016年05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718.5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杉木人工林  土壤CO2排放  微生物群落 

文摘内容 【目的】研究生物质炭输入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排放(CO2)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为亚热带人工林生物质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固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的杉木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凋落物条件(未添加凋落物和添加凋落物),分别输入3种不同温度(350,550和750℃)制备的生物质炭,在25℃条件下培养364天。利用碱吸收法研究杉木人工林土壤CO2排放特征,用磷脂脂肪酸方法(PLFA)分析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未添加凋落物条件下,输入3种生物质炭后土壤CO2排放速率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而添加凋落物条件下,输入3种生物质炭后土壤CO2排放速率先上升,7天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在不同凋落物条件下(未添加凋落物和添加凋落物),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仅在培养前期阶段对土壤CO2排放存在显著影响(P<0.05),输入低温制备生物质炭(BC350)的土壤CO2排放速率高于输入高温制备生物质炭(BC550和BC750)处理,土壤CO2累积排放量也最高;培养前期阶段,输入3种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CO2累积排放量均高于未输入生物质炭处理的,但在培养后期则低于未输入生物质炭的处理;磷脂脂肪酸分析结果显示,输入3种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均影响了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在未添加凋落物条件下输入生物质炭,革兰氏阴性细菌的丰度显著降低,添加凋落物条件下,生物质炭的输入使放线菌的丰度显著增加;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仅在添加凋落物条件下对微生物群落组成影响显著(P<0.05),与输入低温制备的生物质炭(BC350)相比,输入高温制备的生物质炭(BC750)使革兰氏阳性细菌的丰度显著增加,真菌的丰度显著下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CO2累积排放量和土壤PLFA总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输入后生物质炭,前期阶段促进了杉木人工林土壤CO2排放,但后期阶段则产生抑制作用,并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组成。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