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46111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成土母质与利用方式双重影响下红壤团聚体的组成特征与稳定性研究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中国科学院 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肇庆市气象局
母体文献
土壤通报
年卷期
2013年04期
年份
2013
分类号
S152.4
关键词
成土母质
土地利用方式
红壤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结构破坏率
文摘内容
在江西省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8°04′~28°37′N,116°41′~117°09′E)外,随机选取了第四纪红黏土、第三纪红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的林地、灌丛、旱地和稻田共12个类型组合的红壤,采用干-湿筛法,对不同成土母质与利用方式下的红壤进行了团聚体粒径组成与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2个类型组合的红壤中,除花岗岩发育的灌丛红壤外,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粒径组成大小顺序均为(>2 mm)>2~0.25 mm>0.25~0.053 mm>(<0.0.53 mm);浸水湿筛后,>2 mm的水稳定性团聚体所占比例显著降低,2~0.25 mm、0.25~0.053 mm和<0.053 mm的粒径数量增加显著。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d)与红壤结构破坏率(PA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用来表征红壤结构稳定性的大小,MWDd与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w)之差(△MWD)与PA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MWD值越大,红壤的稳定性就越差。不同成土母质与利用方式影响下红壤团聚结构组成与稳定性变化差异显著,因此,在红壤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二者的交互作用,以提高红壤资源利用的实效性与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