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影响



编号 zgly000047114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 常旭虹  赵广才  孟祥云  杨丽珍  皮福忠  毕玉强  刘秀全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喀喇沁旗农业局 

母体文献 土壤 

年卷期 2006,38(3)

页码 328-332

年份 2006 

分类号 S152.7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保护性耕作  土壤含水量  土壤温度 

文摘内容 试验比较了保护性耕作与常规翻耕处理土壤的含水量和温度。结果表明, 保护性耕作土壤含水量比常规翻耕处理有所增加, 整个生长季表现为: 秸秆覆盖〉留茬〉常规翻耕; 0-40cm土层,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含水量逐渐增加, 其中留茬处理较常规翻耕处理增加11.8g/kg, 秸秆覆盖较常规翻耕处理增加23.2g/kg。地温的变化规律表现为玉米大喇叭口期以前保护性耕作各土层地温均低于常规翻耕处理, 即常规翻耕〉留茬〉秸秆覆盖; 0~20cm耕作层内, 播种时留茬处理土壤温度比常规翻耕处理低0.5℃, 秸秆覆盖处理比常规翻耕处理低6.6℃; 出苗时, 留茬处理的土壤温度较常规翻耕处理低0.8℃, 秸秆覆盖处理较常规翻耕处理低4.3℃; 大喇叭口期以后, 各处理地温逐渐降低并趋于一致。保护性耕作土层的含水量增加, 有利于作物生长; 而早春地温低则不利于出苗, 易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两者有一定的补偿效果, 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克服其早春地温低回升慢的缺点。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