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1584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长江三峡淹没区与移民安置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策略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河流与海岸带环境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央视国际网络国家地理频道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7,27(8)
页码
3110-3118
年份
2007
分类号
Q948.158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淹没区
移民安置区
植物多样性
保护
文摘内容
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地区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植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工作相继展开.从多年考察采集到的标本及历史资料补充确定,两区高等植物为170科,762属,1784种.分别占到三峡地区高等植物科、属、种数的85.85%,75.30%和59.19%.其中特有植物27种.而三峡地区的灌木和草丛群落基本分布在沿江两岸的低海拔地区,受水库蓄水影响较大.对两区内21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的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的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群落的多样性变化总体趋势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对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1种灌丛类型进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盐肤木(Rhus chinensis)、毛黄栌(Cotinus coggygria var. pubescens)、荆条(Vitex negundo)、马桑(Coriaria sinic)等4种群落的灌木层丰富度较高,分别为16,26,20和15.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91,3.427,2.949和1.718;对沿江分布的9种主要草丛群落进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tu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major)、荩草(Arthraxon hispidus)等4种海拔分布较高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达到1.697,1.354,1.144和1.018.另外,对淹没区及移民安置区的物种调查结果显示:受淹的自然植被类型共有22种.其中木本群落4种,灌丛9种,草丛9种.小鞍叶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 var.microphylla)、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is)、水杨梅(Geum aleppicum)、小叶黄杨(Buxus sinica var.parvifolia)、铁仔(Myrsine africana)、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等灌丛被全部淹没;巫溪叶底珠(Securinega wuxiensis)、宜昌黄杨(Buxus ichangensis)和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var.sinense)大部分被淹没.目前,已建立了库区植物物种保护站及监测站,200多种植物已得到迁地保护,包括已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37种珍濒物种和11种三峡库区建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