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0—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评估



编号 zgly000169663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0—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评估

作者 刘慧明  高吉喜  刘晓  张海燕  徐新良 

作者单位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0年06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X171.1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变化  监测评估 

文摘内容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保护价值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采用模型运算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定量分析了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实施转移支付后(2010—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明显的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格局。从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来看,中高值区的面积占比31.60%,个数占比60%。4类自然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小排序为水土保持型功能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型功能区>水源涵养型功能区>防风固沙型功能区。(2)2010—2015年,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明显增加趋势,增幅为16.46%。从空间分布来看,80.14%面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本持衡;从分级变化特征来看,高值区、较高值区的面积增加,中值区面积减少,较低值区面积增加,低值区面积减少。(3)近5年来,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的有21个,占比84%,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出现减少区域的变化幅度均小于1%;4类自然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增加趋势,其变化幅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1.44%)>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0.22%)>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0.21%)>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0.08%)。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反映出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分类分区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改善及其效果的定量综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管理和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