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30411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迁地保护的4种龙脑香冠层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云南勐腊66630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39
云南勐腊666303
云南勐腊666303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5年06期
年份
2005
分类号
Q945.11
关键词
冠层叶
叶绿素荧光
龙脑香科
日进程
光合作用
文摘内容
龙脑香科植物是东南亚热带雨林冠层的优势树种,在生态和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而我国西南地区被认为是龙脑香科植物分布的最北端。该文于2004年雨季测定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迁地保护区内引种的4种国产龙脑香科植物: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云南龙脑香(Dipterocarpus retusus)、版纳青梅(Vatica xishuangbannaensis)和海南坡垒(Hopea hainanensis)冠层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光合速率的日进程、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平均面积、气孔保卫细胞长度和分布状况等。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7.5~18.1μmol·m-2·s-1,用单位叶面积表示;89.1~150.8nmol·g-1DW·s-1,用单位干重表示)、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SP)、光饱和点(LCP)、表观量子效率和叶片特征差异显著。在正午时4个树种均出现光合作用显著降低的现象,其中海南坡垒光合速率下降最少。虽然高的叶片温度对光合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但正午光合作用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正午高的叶片-空气的水蒸气压力差(LAVPD)引起的气孔关闭造成的。4个树种正午的光系统Ⅱ线性电子传递的量子效率ΦPSⅡ显著降低,表明遭受了强烈的光抑制。云南龙脑香、版纳青梅和海南坡垒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正午时升高的幅度最大,而望天树的NPQ上升较少,表明热耗散是前3个树种的主要光保护机制。中午前后望天树的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但其光合速率显著降低,表明大量的电子被分配到光呼吸上,也说明望天树主要通过光呼吸来保护光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