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43421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河三角洲退化刺槐林地不同改造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特征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烟台市莱山区林业局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2年04期
年份
2012
分类号
S714.6
关键词
改造模式
黄河三角洲
刺槐林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文摘内容
为探索黄河三角洲重度退化刺槐林不同改造模式的改良土壤效果,以改造后的棉田、纯林(白蜡林)、农林间作(白蜡+棉花)、混交林(白蜡+刺槐)为研究对象,未改造的重度退化刺槐林作为对照,分析比较不同改造模式下的土壤酶活性、养分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种改造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土壤剖面表层普遍高于20-40cm土层,农林间作与混交林在退化刺槐林土壤修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棉田属于掠夺式的土地利用方式,虽能暂时提高表层土壤的养分,但不利于土壤的持续利用。磷酸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和土壤养分等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用来指示该区域不同改造模式下土壤质量的变化特征。4种改造模式土壤酶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混交林、农林间作、纯林、棉田。从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特征等改良土壤效应来看,混交林和农林间作改造模式较好,其次为纯林,棉田不宜作为长期营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