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基于GIS和Maxent模型的赤水河地区濒危植物桫椤生境适宜性评价



编号 zgly000173331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GIS和Maxent模型的赤水河地区濒危植物桫椤生境适宜性评价

作者 王鑫  任亦钊  黄琴  邓小兵  陈才文  邓洪平 

作者单位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合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15)

页码 11

年份 2021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桫椤  Maxent模型  赤水河  生境适宜性  主导环境因子 

文摘内容 桫椤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有“活化石”之称,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同期。由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目前只能在极少数的“避难所”才能寻其踪迹,而赤水河地区是当下桫椤种群较为集中分布的区域。所以,了解桫椤在赤水河地区的适生区分布,对于桫椤种质资源保护、桫椤种群的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桫椤在赤水河流域的80个桫椤分布点位、20个样地信息和22个环境因子变量,借助ArcGIS运用Maxent模型软件预测了桫椤的潜在地理分布,综合环境因子变量贡献率、刀切法检验和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对赤水河地区桫椤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确定桫椤的生境适宜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和面积。研究表明:(1)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极高,模型的预测结果为“极好”;(2)最暖季的降水(39.65%)、温度日平均范围(18.21%)、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12.69%)和降水量季节性变异性系数(6.87%)是影响桫椤生长和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累积贡献率达77.42%,可见桫椤在生长过程中对降水、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3)模型预测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四川(泸州、宜宾、自贡)、重庆、贵州(遵义),在空间上存在明显连续性,从高适生区到不适生区呈辐射状由中心向外围逐渐递减;虽桫椤高适生区面积高达49842km~2,但现状生境破碎化,人为干扰,人工植被较多等的影响会对桫椤种群造成不利影响。综上,赤水河地区桫椤适生生境面积大、连通性好,为本地区的桫椤提供了优质的生存环境,森林的人工抚育可促进桫椤种群的延续。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