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紫红短须螨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编号 zgly000029019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紫红短须螨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学科分类 220.35;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作者 周永文  李小川  黄文辉 

作者单位 东莞市大岭山林场 

母体文献 广东林业科技 

年卷期 2003, 19(1)

页码 37~39

年份 2003 

分类号 S718.66 

关键词 薇甘菊  生物防治  紫红短须螨  形态  生物学特性 

文摘内容 利用紫红短须螨(Brevipalpus phoenicis)控制薇甘菊, 是生物控制杂草
的一种新方法。着重介绍了紫红短须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形态特征。卵椭圆形
, 长约0.10 mm, 宽约0.07 mm, 红色, 多单产在植物茎叶的裂缝或凹陷处,
或叶片背面的主脉两边, 成块成串堆聚在一起。幼螨桔红色, 长约0.17 mm,
宽约0.11 mm。若螨2龄, 背上有黑色斑纹。雌成螨长约0.30 mm, 宽约0.16
mm, 身体椭圆形, 扁平, 多桔红色, 背上有一个“H形标记。紫红短须螨1
a发生6~8代, 世代重迭, 从卵发育到成虫, 恒温30℃为18.6 d, 20℃为
48.8 d。当湿度低于30%, 平均温度高于30℃或者低于20℃时, 紫红短须螨不
能完成生活史。室内11.0~28.5℃的自然变温, 湿度58%~97%条件下, 紫红
短须螨发育完成1个世代为28~55 d。参4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