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2006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大气污染对珠江三角洲村边林植被的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省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母体文献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年卷期
2003,11(4)
页码
386-392
年份
2003
分类号
X503.23
关键词
大气污染
陶瓷工业
植被受害
村边林
珠江三角洲
文摘内容
在群落结构与组成分析的基础上, 阐明了陶瓷工业污染对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植被伤害状况、程度和原因, 为类似地理气候区重度污染背景下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野外调查样地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一村边半自然次生林内。结果表明, 该森林以隆缘桉和尾叶桉占优势, 其次是乡土树种鸭脚木、泥竹, 重要值依次为26.75、17.08、16.27和11.50, 其它伴生种的重要值不足30.根据冠层叶可见症状、失绿和脱叶对植物受害进行综合评价, 分死亡(受害程度100%, 全部叶死亡脱落)、重度(60%-100%)、中度(25%-60%)、轻度(10%-25%)和健康(<10%)5个级别。隆缘桉和马尾松冠层叶完全脱落属于死亡类, 泥竹、南岭黄檀属重度受害种类。尽管其它伴生树种有较低的重要值, 但其中多数种类显示出较强耐受能力, 这些种类包括鸭脚木、珊瑚树、酒饼叶、光叶山矾、白背叶、银柴、竹节树、山黄麻、构树、粗叶榕、潺槁树等。和乔木层比较, 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受污染的伤害大大降低。桉树类树种因其速生、快速郁闭的特点被认为是华南荒山、退化丘陵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种类, 在重度污染地区已经受到严重威胁, 应该引起重视。另一方面, 某些乡土树种在重度污染地区环境修复中显示出潜力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