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日至12日,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办,黑龙江省林业厅和东北林业大学共同承办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班在哈尔滨举行。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国亭,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处长鲍达明,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研究员钱法文,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洪剑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学院院长张伟,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王仁春,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学院教授于红贤参加开幕仪式并致辞。来自全国21个省(市)湿地办(保护处)和各项目湿地建设单位164人参加了培训。
鲍达明致开幕词,杨国亭对黑龙江省湿地资源以及近几年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培训结束后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委托大会作了总结性发言。
这次培训是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专门针对湿地保护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也是落实《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和《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的具体举措。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介绍、湿地恢复技术、湿地水鸟研究、项目基建标准等5个专题,涵盖了湿地保护工程的主要环节。
培训会议指出,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要湿地得到了抢救性保护,湿地生态功能明显增强,湿地经济功能得到拓展,湿地保护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同时,指出了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工程建设进度滞后,初步设计批复迟缓,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困难等问题。
此次培训对加强湿地保护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要求,指出要积极与发改委进行沟通与协调,提高项目审批质量和时效,保障工程建设进度。要优先选择具有独立管理机构的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开展工程项目建设,确保项目任务落实到位。要常态化开展项目指导和检查评估,督促加快工程建设进展,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及时总结和探索湿地保护工程的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储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2013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