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野生动植物保护司:美丽华夏共命运 万类霜天竞自由——野性之美 东方智慧



普陀鹅耳枥


金丝猴


小熊猫


大熊猫


独花兰


厚朴花


华南国家植物园温室群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棕榈园


凤头鹰


金花茶


夏蜡梅

  2024年,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条不紊地服务于国家林草生态战略大局,从制度建设到具体实践,从技术创新到国际合作,切实提高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质量和水平。
  调查数据的分析与研究,能够及时识别出面临威胁的物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据统计,我国现有陆生脊椎动物约3100种,已定名昆虫13万种,高等植物3.9万余种,其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超过4000种。
  巍巍山峦袤袤原野,郁郁森林清清溪流。保护地内,大熊猫、东北虎、金丝猴、雪豹、穿山甲、小熊猫、斑羚等野生动物自由出没,攀枝花苏铁、杏黄兜兰、百山祖冷杉、普陀鹅耳枥等野生植物生机焕发。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野性之美展现了东方大国“天人合一”“生命共同体”的大智慧,为全球生态保护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
  百兽嬉戏,万山锦绣 ——物种保护新辉煌
  通过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栖息地保护建设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修复。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栖息地保护体系,栖息地总面积从139万公顷扩大至258万公顷,大熊猫野外种群已增长到约1900只。圈养种群不断壮大, 2024年繁育成活大熊猫38只,全球大熊猫圈养数量达到757只。种群结构持续向好,科学评估显示,现有大熊猫圈养种群能保持90%遗传多样性长达200年,为保护研究、科普教育、放归自然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旗舰物种中心建设等多措并举,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定增长,由此带动众多濒危物种生存发展形势稳中向好,有力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整合设立蓝冠噪鹛、朱鹮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推动设立亚洲象、长臂猿、川金丝猴国家保护研究中心,组建穿山甲、朱鹮、鹿类动物、雀形目鸟类等学术委员会;牵头印发《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中国行动计划(2024—2030年)》,推进20个全国鸟类保护监测示范总站建设,印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监测工作方案(2024—2025年)》,指导完成全国越冬水鸟同步监测;指导宁夏、甘肃等省区开展雪豹、普氏野马等放归自然,恢复壮大野外种群。
  最新数据显示,亚洲象野外种群从1985年的约180只增长至现在的300只左右,藏羚羊野外种群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6万—7万只恢复到现在的30万只以上,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现在的7群42只,朱鹮从1981年发现时仅存7只发展至现在的野外种群超过7000只,白鹤由210只增长到现在的5300余只。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共记录到越冬水鸟172种,总数量达505万只,为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越冬水鸟同步监测数量的最高纪录。多地监测发现穿山甲活动,中华穿山甲数量逐步恢复。成功放归自然的大熊猫、朱鹮、林麝、黑叶猴等物种,特别是曾一度在我国野外消失的普氏野马、麋鹿重新建立了稳定种群并不断扩大生存空间。
  积极推动珍稀野生植物繁育和种群重建,通过种子库建设、扩繁和野外回归,促进濒危植物种群恢复。野生攀枝花苏铁从20世纪80、90年代的23.4万株增加到目前的38.9万株,成为欧亚大陆自然分布纬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苏铁群落。德保苏铁、杏黄兜兰、报春苣苔、猪血木等200余种濒危植物开展了野外回归。华盖木从6株增加到现在的1.5万多株,迎来新生。百山祖冷杉从发现时仅存3株,目前已野外回归4000余株。普陀鹅耳枥从发现时仅存1株,到目前已培育人工苗数万株、野外回归4000余株。
  交流创新,最美代言 ——大熊猫合作誉全球
  高质量推动新一轮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再筑跨国友谊金桥。2024年,稳妥有序接返9批次22只到期到龄大熊猫,运送出境4批次8只大熊猫开展新合作,圆满完成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后续事项,充分发挥大熊猫“友谊使者”作用。扎实有序完成对所有境外大熊猫合作机构实地检查评估和技术指导,全面保障旅外大熊猫的健康安全。顺利完成向香港赠送2只大熊猫的任务。
  打造世界一流科研创新平台,攻坚克难助力保护新成效。整合央地资源,强化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建设,积极打造“两平台三基地”。组建国家林草局大熊猫重点实验室和大熊猫保护国家创新联盟。积极创建“濒危动物致危机制与保育全国重点实验室”。建立大熊猫保护研究基金,同步启动野生大熊猫种群与栖息地保护、圈养大熊猫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等重大联合攻关课题研究。推动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攻克大熊猫繁育、疾病防治等系列技术难题。
  打造顶级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及文化交流平台,高质量举办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呼吁关注熊猫和其他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保护,深化合作与信任、民间交往与友谊。创新与大熊猫粉丝群体互动模式,组织召开3期5场关爱大熊猫人士座谈会。
  国植新园,绿色传奇 ——植物保护新纪元
  不断加强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顶层设计。联合住建部印发《国家植物园设立规范(试行)》《国家植物园创建、设立和建设工作程序(试行)》,组建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提供坚实保障。
  积极推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标准编制。组织编制《国家植物园设立规范》《国家植物园考核评价规范》等标准规范,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积极推动已设立国家植物园建设,稳步推进新的国家植物园创建设立。目前,《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正在按相关流程上报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已完成征求意见。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原则,稳步推进上海辰山、西双版纳热带、南京中山等国家植物园候选园创建、设立等工作,目前已完成上海辰山、西双版纳热带、南京中山国家植物园的符合性认定评估和上海辰山、西双版纳热带国家植物园设立方案论证等工作。
  积极支持珍稀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基础设施、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林草种质资源库等项目建设,已设立的两个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升。
  智汇九州,海阔鱼跃 ——国际履约慧观澜
  顺利完成中日合作繁育的16只朱鹮子代接返工作,深化了中日两国间的友好交流。中美墨打击加湾石首鱼非法贸易三方执法联络组的成功运作,是中国在全球野生动植物保护事务中领导力和责任感的有力证明。配合做好与新西兰资源保护部鸟类环志数据交换合作备忘录签署,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保护领域的影响力。全球雪豹及其生态系统保护计划第八次指导委员会会议、中俄东北虎跨境保护交流会等国际活动,中国身影无处不在。
  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等国际公约,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积极参加CITES动、植物委员会会议,妥善应对敏感问题。CITES秘书处虎、加湾石首鱼代表团来华考察。做好穿山甲库存报送、附录I物种评估、履约相关年度报告提交,展现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坚定保护立场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更是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与修订的过程中,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守望锋芒,规范发展 ——行业监管新常态
  通过创新监管方式与完善监管机制等措施,不断激发行业发展新动能。在全国开展虎等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专项整治行动,排查风险隐患,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取缔一批、整改一批、保留一批。
  开展全国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公众展示展演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行业监管。组织野生动物繁育展示安全管理、鸟类保护、活体野生动物专用标识、穿山甲片库存等综合调研。在河南省开展活体野生动物专用标识管理试点,规范利用活动。指导做好海关等执法部门野生动植物制品移交处置。配合最高检等建立健全司法涉案活体野生动物移交救护协作机制。积极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高行业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水平,维护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良好秩序。
  铁腕执法,护航安正 ——非法贸易强扼制
  建立跨部门、跨行业协作机制,加强与执法部门、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合作,构建较为完备的保护体系。
  会同公安部组织开展多次专项整治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猎、贩卖及滥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制品的违法犯罪行为,非法交易显著减少,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联合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公安部等多部门,共同开展“清风行动2024”“网盾行动2024”,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这些行动不仅覆盖了线下市场,还延伸到了网络平台,实现全方位、立体化执法,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确保了国家生态安全,展现了相关部门在执法上的新担当,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生物盾牌,卫士无畏 ——生物安防新壁垒
  牵头15个部门联合印发《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召开部门间联合防控野猪致害专题会议,向29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林长发出野猪致害防控工作提示函,印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深入排查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安全隐患的通知》,开展四川省青川县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综合防控国家示范,成立7个工作组,赴广东等13个重点省区开展实地调研指导,联合公安部共同研究持枪猎捕野猪等致害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办法,强化对各地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指导。指导地方妥善处置黑龙江省勃利县东北虎进村伤人、陕西省岚皋县野猪攻击致人死亡等突发事件。
  印发《关于认真做好野鸟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野生动物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置和风险排查,及时消除疫病传播风险隐患。圆满完成全国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编制《全国林草领域外来入侵物种状况及危害趋势报告》。为科学应对、及时处置外来物种突发事件,印发了《林草领域外来入侵物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中国绿色时报  2025-01-24

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保护  候鸟  大熊猫  人工繁育  生物安防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