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由我院承担的科技部2006年科技基础性专项——《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在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市政府广场举行出发仪式。广场上彩旗招展,锣鼓喧天,礼炮雷鸣。来自教育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和甘肃省等16所直属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46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及15名后勤保障人员共61人组成的科考队精神抖擞,整装待发。
库姆塔格沙漠为我国八大沙漠之一。地处西北内陆极端干旱区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洼地南缘,南以阿尔金山为界,北抵阿奇克堑谷地,东延甘肃省西端,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沙丘类型多样,全系流动沙丘,为我国唯一分布有“羽毛状沙丘”的沙漠。由于沙漠气候、环境条件严酷,迄今为止,是我国八大沙漠中唯一未经综合科考的沙漠。
根据工作方案,科考队将在库姆塔格沙漠腹地设立大本营和南北两个营地,在前三天集中进行线路踏查的基础上,分两线向沙漠纵深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野外科考,首次对沙漠分布规律、沙丘类型与沙丘形态特征、沙漠形成时代及演化过程、气候环境特点、地表水文状况及古水文网的变迁、植被与土壤特点、资源与环境状况、生物多样性特征、沙漠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等进行野外图片、数据信息采集。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自然环境要素的综合科考,对于查清库姆塔格沙漠地区植被资源状况、揭示西北干旱区气候与环境形成演变历史以及对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科学意义。项目实施和研究成果,将为沙区资源开发利用、防沙止漠、生态保护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出发仪式上,科技部计划司、基础研究司,国家林业局科技司、防沙治沙办公室,甘肃省科技厅、林业厅,新疆自治区林业厅,酒泉市政府、敦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项目技术顾问组代表分别致词,为科考队壮行。我院院长、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本次科考总指挥张守攻在出发仪式上发表讲话。他指出:在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组织这次沙漠科考活动,这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知科学真谛,寻求治沙良策的实际行动,又是对跨部门、多学科组建创新团队,开展综合科考活动的实践考验。本次沙漠科考活动,无论是专家阵容、学科组合,还是工作方案、考察路线,都是近年来国内少有的。它充分发挥了参研单位各自的学科、人才优势,集中了全体科考队员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展示了国家沙漠科学考察队的风采。
张院长衷心希望全体科考队员在前线指挥部和科考队临时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继承和发扬勇于探索、求真务实、不断创新、踏实严谨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圆满完成2007年度野外科考任务,不辱使命,凯旋而归。
出发前夕,全体科考队员面向国旗、队旗庄严宣誓:热爱自然,献身科学,团结协作,不畏艰难,保证完成库姆塔格沙漠科学考察任务。
出发仪式由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科考前方总指挥、我院专家蔡登谷研究员主持。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科技日报、中国绿色时报和甘肃省及敦煌市当地新闻记者出席了出发仪式。同时,新华社、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派出两名记者随队全程采访,对本次科考活动进行跟踪报道。
附:项目背景资料
库姆塔格沙漠为我国八大沙漠之一,地处西北内陆极端干旱区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洼地南缘,南以阿尔金山为界,北抵阿奇克堑谷地,东延甘肃省西端,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沙丘类型多样,全系流动沙丘,为我国唯一分布有“羽毛状沙丘”的沙漠。由于沙漠气候、环境条件严酷,迄今为止,是我国八大沙漠中唯一未经综合科考的沙漠。
长期以来,由于库姆塔格沙漠气候、环境条件严酷,加上受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对该沙漠的考察数据和研究文献资料积累基础极为薄弱。20世纪70年代曾有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做过考察,但没有公开文献发表。20世纪70~80年代,彭加木等率领的科学考察队在考察罗布泊变迁问题时,曾对该沙漠北缘及阿奇克堑谷地一带作过零星调查。这期间也有一些探险家在穿越罗布泊、寻找楼兰古城的过程中多次踏上库姆塔格沙漠的边缘。21世纪初有学者曾试图揭秘“羽毛状沙丘”的成因机制,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进入沙漠腹地。
本次综合科学考察是在中国林科院和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的专家自2004年以来,连续三年进行探路式穿越,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到目前为止,从自然地理条件、沙漠景观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沙漠形成时代及演化过程、沙区动植物资源、风沙危害及其防治等方面对库姆塔格沙漠的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科学考察还没有进行过,库姆塔格沙漠也是我国唯一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综合科学考察的沙漠。这一直成为老一辈沙漠科学工作者的一件憾事,也成为中国沙漠科学考察史上的一个空白。这与我国当前制定的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沙漠科学的发展是极不相称的。因此,有必要对库姆塔格沙漠进行全面的综合科学考察。
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明确沙漠对当地生产的危害形式,查明危害源头,提出防治对策;找出在当地分布广并且生长力强的物种,为极端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新材料。同时,对沙漠边缘及腹地天然露头地层剖面的研究,对揭示西北干旱区气候与环境形成演变历史,以及对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开展古疏勒河水系变迁研究,有助于揭示气候变化和区域新构造运动对水系的影响。
科考队组成单位:由项目承担单位——中国林科院牵头,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森林保护与生态环境研究所、资源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地理研究所,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等16所中央和地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46名科学家、研究人员和15名后勤保障人员共计61人组成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
中国林科院宣传中心(11-09-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