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2024年,国家林草局科技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局党组中心工作,围绕主题主线,紧扣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核心职能,努力打造林草新质生产力“新支点”,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统筹规划
为林草高质量发展提供“第一生产力”
统筹谋划、顶层设计是目标引领,林草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必须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拓宽广度、挖掘深度、提升高度,做好长远规划。
2024年,科技司持续宣传贯彻科技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精神,印发《贯彻落实“科技三会”精神工作方案》,将7个方向39项工作落实到人。启动《林草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2026—2035年)》项目,组织编制《“十五五”林草科技创新规划》,向中央科技办报送《林草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布局林草科技重大任务。
设立林草科学联合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设立林草科学联合基金,一期3年(2025—2027年),共同出资2亿元,围绕“三北”工程攻坚战、深化集体林改、国家公园等重点工作开展应用基础研究。
组织做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专项”主责工作。发布“林业专项”2024年项目申报指南,布局15个项目。印发《国家林草局主责重点专项管理实施细则》。系统谋划“三北”工程攻坚战、深化集体林改与森林食物、国家公园与国家植物园体系、草种创新与草原保护修复、林业资源培育利用与功能提升、“以竹代塑”等重点研究任务。推进抗逆抗虫高产杨树、松树、苜蓿等林草品种研发,积极与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沟通,将林草科技需求纳入11个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推动局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油茶采收机械研发”局揭榜挂帅项目通过验收,研制便携式、轻简式、自走式等系列采收装备9种,创新适地适机、机艺融合、多机联动机械采收模式,机械联合作业效率是人工的5倍。“草种优良品种选育”等5个项目完成中期评估。其中选育出国家级、省级审定的高产优良草品种10个;研发的松材线虫病鉴定技术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并纳入《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24年版)》;“互花米草可持续治理技术研发”项目为《互花米草综合防治技术指南》发布提供支撑。
真抓实干
引领林草科技工作向纵深推进
2024年,科技司持续深入推动科技支撑多项重点工作行动,不断挖掘和提升林草行业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竞争优势,将林草科技工作引向纵深,取得了显著成效。
深入推动科技支撑“三北”工程七大行动计划。启动“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技术研发揭榜挂帅项目,印发42项三北地区省级攻关项目清单。启动运行三北地区生态站观测网络。大规模开展科技人才专业技能培训,在内蒙古赤峰举办“三北”工程攻坚科技支撑高级研修班,在山西、青海、新疆、河北、宁夏等地举办5期“三北”工程科技支撑培训班。在“三北”工程种苗等物资供需对接会上发布“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技术研发揭榜挂帅项目首批十大成果,专题推介三北地区重点推广科技成果100项,并组织编撰《三北地区重点推广林草科技成果100项技术手册》,将相关科技成果作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推广项目重点支持方向。在内蒙古、甘肃和青海等地举办防沙治沙先进机械和“三北”工程科技成果演示活动。举办8期以“三北”工程建设和荒漠化防治为主题的国家林草科技大讲堂,点击量达600万人次。会同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三北”工程林草标准支撑行动计划》,编制完成《“三北”工程林草标准应用清单(2024版)》,加快推动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以及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科技工作。
深入推动科技服务集体林改六大行动计划。印发《关于开展科技服务集体林改六大行动的通知》,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成果推广、乡土专家、科技下乡、科技培训、林草标准质量六大行动计划,持续开展林草乡土专家助力集体林改“以一带十”活动,激活集体林区发展新质生产力。举办林下经济科技成果演示和乡土专家交流活动,举办3期以科技支撑集体林改为主题的科技大讲堂,点击量达200万人次。
深入推动科技助力国家公园五大行动计划。编制《国家公园科技支撑五大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国家公园科技创新、科技平台、科技人才、科技推广、科普“双进”5项科技助力国家公园行动。发布《国家公园标识》《自然保护地名词术语》等国家标准5项。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举办以“我和大熊猫有个约会”为主题的国家公园科普活动。
加速推进“以竹代塑”进程。认真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度“以竹代塑”工作计划》,赴浙江、福建、江西、贵州等省调研“以竹代塑”工作,形成《全国“以竹代塑”发展情况报告》。依托竹藤中心成立国家以竹代塑创新研究院。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修订《“以竹代塑”产品目录(2024版)》。印发《“以竹代塑”专项标准体系》,涵盖基础通用、工程及建筑材料、日用品等九大类共140项标准,加速推动“以竹代塑”倡议落实落地。
加速推进“以竹代塑”进程。认真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度“以竹代塑”工作计划》,赴浙江、福建、江西、贵州等省调研“以竹代塑”工作,形成《全国“以竹代塑”发展情况报告》。依托竹藤中心成立国家以竹代塑创新研究院。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修订《“以竹代塑”产品目录(2024版)》。印发《“以竹代塑”专项标准体系》,涵盖基础通用、工程及建筑材料、日用品等九大类共140项标准,加速推动“以竹代塑”倡议落实落地。
创新突破
构筑林草科技战略支撑体系
面对新时代科技强国战略建设,只有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实现高水平林草科技的自立自强。2024年,科技司从国家林草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动林草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入手,着力构筑林草发展战略支撑体系。
强化重点实验室建设。成立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印发实验室章程和五年实施方案。组织申报湿地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濒危野生动物致危机制与保育、森林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农林生物安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6个重点实验室。强化局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国家植物园、菌草科学与技术等7个重点实验室基本建设。编制完成《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重组方案》,形成《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修订完成《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抓实抓细生态站建设管理。编制《国家林草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方案》,向科技部推荐7家野外台站参与“两重”项目建设。召开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站专业组年度会议,加强局级生态站建设管理。批复新建15个生态站,不断完善生态站网建设布局。支持22个生态站基本建设。印发《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与观测规范(试行)》。依托生态站数据编制《黄河流域生态演变及治理策略研究报告》。
搭建高水平科技平台。做好林产化学与材料国际创新高地、油茶科创谷、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海峡花卉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等建设工作,对247个创新联盟进行评估,批复筹建“以竹代塑”等10个创新联盟。
强化林草科技人才和团队建设。第五批林草科技人才和团队遴选青年拔尖人才21名、领军人才22名、创新团队18个。组织开展第六批遴选工作。
深入推动林草科技机制改革。指导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开展使命导向管理改革、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等工作,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科技创新带动林草事业全面发展。深入推进中国林科院、竹藤中心开展“1+1+N”司局对接机制,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结合,有效支撑15个司局单位完成148项任务,覆盖主要业务司局工作,全面支撑局中心工作。
转化应用
让科技成果真正落地生“金”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桥梁。2024年,科技司不断完善推广服务体系、实施定点科技帮扶、开展林草科普赛事等,强化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树立成果应用导向,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成果推广服务体系。国家林草科技推广成果库新入库近800项成果,推进成果库改建提升,优化成果库架构和功能。对34项国家级推广项目组织验收。指导各省开展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储备入库和补库工作,开展林草科技进兴安、进青海系列工作。赴福建、浙江开展《“泥腿子”乡土专家如何更好发挥兴林富民作用》调研,出版《丹心绘锦绣——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先进事迹》。
做好定点县科技帮扶。统筹协调相关单位在局定点帮扶县实施42个科技帮扶项目。其中,在荔波、独山、龙胜、罗城、班玛5个县,新立项实施科技帮扶项目8个。组织专家到定点帮扶县开展森林经营、经济林栽培、林产品深加工利用等技术培训指导服务。
抓好林草科普工作。举办2024年全国林草科技周和全国科普日等林草科普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全国林草优秀科普作品推荐、科普微视频大赛、科学实验展演汇演、科普讲解大赛4项赛事。参加“科普援藏甘南行”“科技列车龙江行”活动。科技司获得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优秀组织奖。科技司推广处荣获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标准引领
助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2024年,科技司持续推进新型林草标准体系落地、国际标准化参与、林产品质量监测等工作,不断强化标准化在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加强标准实施应用,为全面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撑。
推进新型标准体系落实落地。印发《林草新型标准体系优化和信息更新工作指引》,构建林草工程建设领域标准及优化更新各领域标准体系,从源头加强标准化工作管理。国家标准立项58项,获批发布56项。行业标准立项72项,发布84项。推进林草地方标准化工作加速转型,规范林草团体标准化工作,推动林草标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修订印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强化业务司局单位业务指导职责和标委会技术责任。
积极参与林草国际标准化工作。推荐两位我国林草领域学者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木材及木制品可持续进程技术委员会(ISO/TC287)注册专家。全国林机标委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3/SC17第44次全体会议。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木材及木制品可持续进程、铺地物标准化等技术委员会会议。
扎实推进林产品质量监测工作。配合国务院食安委完成食品安全省级评议考核工作。印发《2024年质量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对木质林产品、食用林产品、林化产品、花卉产品四大类2400余批次产品开展质量监测,对枸杞、竹笋两种食用林产品开展风险评估,持续推进“一个统筹三个全覆盖”。组织全国100余家林草质检机构检验检测能力验证对比活动,在湖南长沙举办检验检测技术培训和技能比武大赛。
中国绿色时报 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