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大风降温天干物燥 气象专家解读森林火险预警与防范



公共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杨晓丹(左)接受记者采访。刘佳摄影

  “天干物燥 小心火烛”这不仅是深入人心的宣传口号,也从客观上反映了天气和火灾的密切关系;随着冬天的到来和持续不断的大风降温天气,森林火灾也进入一个易发高发时期,各级气象部门与林业部门积极开展合作,加强防灾减灾建设,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火灾有什么特点?哪些天气容易导致森林火灾?气象部门是如何做好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服务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公共服务中心水文地质气象室高级工程师杨晓丹,请她详细解读了森林火灾。
  专家:中国气象局公共服务中心水文地质气象室高级工程师 杨晓丹
  记者:中国气象报记者 赵天宇
  摄影:中国气象报记者 刘佳
  高温干旱大风天气等易引发森林火灾
  记者:森林火灾是如何产生的?哪些天气条件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杨晓丹: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产生森林火灾有三个主要条件,森林可燃物、火源和助燃物(氧气)。因此就原因而言,首先人为因素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天气因素,像高温、干旱等天气造成地面温度相对较高,容易引起林内或地表可燃物自燃,从而造成森林火灾;再有一个因素是夏天雷雨容易造成“雷击火”,也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还有就是火山喷发等因素,这个在我们国家并不多见,在日本等火山较多的国家出现过。
  总结来看,高温、连续干旱、大风天气和夏季雷雨天气引发的雷击火是导致森林火灾的最主要天气因素。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森林火险预警的相关情况。
  杨晓丹:目前,我们气象部门依据的还是2007年制定的标准,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分为五个级别,一级二级是低火险和较低火险,一般不予通报;三级火险属于等级较高,需提示林区加强防范;四级属于高风险等级,需要加强火源管理,而五级火险属于极高等级,必须禁止一切林内用火,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而预警信号一般也是分为红、橙、黄,蓝色预警。
  记者:森林火灾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等级区分是怎样的?
  杨晓丹: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按照受害森林面积和伤亡人数,森林火灾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
  根据森林火灾燃烧中央地点,蔓延速度,受害部位和程度,又可以大致把森林火灾分为三大类:即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
  地表火是指火沿林地表面蔓延,烧毁地被物,为害幼树、灌木、下木,烧伤大树干基部和露出地面的树根等。树冠火是指火沿树冠蔓延,主要由地表火在强风的作用下引起。破坏性大,能烧毁树叶、树枝等。地下火是指火在林地的腐殖质层或泥炭层中燃烧,地表看不见明火,只能看见烟雾,蔓延速度缓慢。
  我国西南地区林火多发
  记者:我国哪些地区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地区?
  杨晓丹:我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是包括云南在内的西南地区,尤其以云南为最多,像云南楚雄、大理等地经常发生森林火灾,并且每年发生的次数在两次以上。另外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广西与云南交界的百色等地也很容易发生森林火灾,主要还是公众防火意识不强,用火管理不严格引起的。
  记者:今年入冬特别是进入12月以来,冷空气持续影响我国带来大范围的大风降温天气,那么,今年的森林火险形势是怎样的?
  杨晓丹:1950年以来,中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3067起,其中1988年以前,全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5932起,1988年以后,全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7623起,下降52.2%。
  今年在云南丽江、山东烟台栖霞、威海以及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几次比较大的森林火灾,仅从数据上来看,今年总的火灾次数,重特大火灾次数都有所下降,但是,综合上世纪50年代到今天的火灾灾情数据来看,我国平均每年要发生森林火灾1万多起,总量仍然很高,危险系数也比较大,因此,总体防控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多手段加强森林火险监控
  记者:气象部门针对森林火灾开展了哪些监控措施?
  杨晓丹:一是卫星遥感技术 ,利用气象卫星探测林火。目前能够监测到热点,监测火场蔓延的情况、及时提供火场信息,用遥感手段制作森林火险预报,用卫星数字资料估算过火面积。
  二是加强自动观测站建设,布设在林区的自动站,可以观测林区内气温、风向、风速、气压、湿度等气象数据。
  三是利用移动气象观测车进行观测,移动观测车移动方便,可以观测火场区域和火场周边地区的气温、风向、风速、气压、湿度等气象数据。
  记者:森林火灾有哪些危害?如何才能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
  杨晓丹:森林火灾的破坏性比较强,危害很大,因此不管是国家还是林业部门以及气象部门,对森林火灾都非常重视。森林火灾首先是对森林损坏极大,被烧毁的林木要经过若干年才能重新生长成型。其次是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一些动物和微生物可能因此消失。另外就是对人类的经济损失,危害生命财产安全。
  做好预防工作,有三点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其次加强节假日火源管理,特别对春节、清明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祭祀等活动的管理。最后是加强生产用火,对南方炼山、烧荒等野外用火要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对北方一些地区在林区内的生活用火也需要严格控制。
中国气象报社 2014年12月19日

关键词 科技  生态  环境  环保  气象  森林保护  森林防火  图片  焦点新闻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