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中国广西首次发现暹罗炭疽菌引起蒜头果炭疽病



图1:暹罗炭疽菌感染、传播和致死蒜头果苗的过程


图2: 暹罗炭疽菌的分离、回接和形态观察


图3: 基于ITS

   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是铁青树科、蒜头果属常绿乔木,单属、单种,为中国特有木本油料植物,产于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交界的岩溶地区,其种仁富含油脂(67.8%)和神经酸(51.4%),是已知的神经酸含量最高的植物。蒜头果树皮、果皮和新鲜枝叶含天然苯甲醛和抗菌活性物质,可用于合成香料和抗癌药,用途广泛,开发潜力巨大。然而,蒜头果苗期和幼林期死亡率高是制约蒜头果产业发展数十年的技术瓶颈,至今未能完全突破。
  在蒜头果苗期高死亡率原因调查中,发现蒜头果炭疽病是其中较为普遍和致命性的病害之一,最初的症状表现为叶子尖端或边缘出现不规则的小褐色斑点,随后扩展为边缘呈深棕色的大病斑,严重时导致叶片枯萎和脱落,幼苗枯死(图1)。高温高湿条件下,感病苗木如不及时清理或防治,可快速感染周围健康植株,导致苗木大范围染病死亡。
  热林中心苗圃内大约10%的蒜头果苗叶子上观察到疑似炭疽病的叶斑。通过采集叶片病斑,分离出形态特征与炭疽菌复合体类似的真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该病原体为Colletotrichum siamense(暹罗炭疽菌)。通过对健康的蒜头果进行接种,证实该病原体是导致蒜头果炭疽病的主要原因。这是中国广西首次发现暹罗炭疽菌引起蒜头果炭疽病。
  该研究成果以“First Report of Anthracnose 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siamense on Malania oleifera in Guangxi, China”(中国广西首次发现暹罗炭疽菌引起蒜头果炭疽病)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Plant disease》(JCR1区、中科院农林科学2区,IF=4.4)。广西农科院植保所林珊宇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热林中心蒜头果项目组负责人李洪果博士和广西农科院植保所陆秀红博士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5GXNSFAA069792)、中国林科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24MA031)等项目资助。该研究成果为防治蒜头果炭疽病,提高蒜头果苗期成活率奠定了基础。(李洪果)
    中国林科院  2025-05-08

关键词 蒜头果  Malania oleifera  炭疽病  暹罗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siamense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