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三江源区土地利用方式对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51658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三江源区土地利用方式对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作者 李亚娟  曹广民  龙瑞军  姚拓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母体文献 草地学报 

年卷期 2016年03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812 

关键词 高寒草甸草原  退化高寒草甸草原  退化高寒草原  人工草地  生物量  土壤养分 

文摘内容 以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容重和土壤主要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结果表明总生物量的排序为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退化高寒草甸草原>人工草地,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的生物量明显降低,尤其是地下生物量,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的地下生物量分别为高寒草甸草原的31.9%,54.8%和13.9%,总生物量分别仅为高寒草甸草原的32.8%,49.4%和29.5%。人工草地的表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而退化对土壤容重没有明显影响,3种天然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容重在土壤剖面的变异也不明显。4种类型草地土壤碳氮磷养分含量均处于很低的水平,退化主要造成表层土壤碳氮的严重损失,平均分别损失了53.0%和52.4%,4种利用方式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极低,而退化对土壤的全磷和有效磷影响不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