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dzwdc0000000323
资源名称
红松
拉丁学名
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
资源分类
植物资源
科中文名
松科
科拉丁名
Pinaceae
保护级别
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学科分类
220.1070;森林植物学
调查时间
1996-2001
分布
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张广才岭、完达山和小兴安岭的低山和中山地带;辽宁东部(本溪、桓仁、新宾、宽甸、凤城)、吉林东部(九台、桦甸、蛟河、舒兰、伊通、通化、集安、柳河、白山、抚松、靖宇、长白、龙井、敦化、和龙、安图、临江、江源等)、黑龙江中部和东部(鸡西、宁安、依兰、海林、宾县、方正、五常、阿城、鹤岗、黑河、宝清等)(图4-9)。海拔300~1600m,最低海拔50~100m。俄罗斯、朝鲜也有分布。
红松因立地条件不同而与其他树种形成不同的群落类型。除黑龙江小兴安岭南坡的部分地区有红松纯林外,其他地区多与红皮云杉、臭冷杉、落叶松、白桦、山杨、春榆、水曲柳等组成不同类型的混交林。主要类型有红松林,杉松、红松针阔叶混交林,长白落叶松林,红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臭冷杉林,臭冷杉林,红松、紫椴、硕桦林,落叶松林,春榆、水曲柳林,色木槭、紫椴、糠椴林,蒙古栎林,白桦林,黑桦林,山杨林,山杨、白桦、色木槭、紫椴、糠椴林等。
数量
所处群落面积319.67万hm2,共22940.19万株,蓄积量5375.32万m3(各省资源状况见表4-13)。
表4-13 红松资源状况简表
评价
红松是世界上著名的珍贵用材树种和优质的油料树种,也是我国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长白山区及沈阳丹东一线以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
由于近百年的采伐,分布范围日益缩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趋枯竭。目前,大部分地区已失掉原生红松林面貌而形成半原生状态的过伐林或次生林。以吉林省为例,1994~1999年间,其株数和面积虽有所增加,但林分每公顷蓄积量由82.57m3降至38.31m3。因此,恢复和扩大红松资源,必须坚持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提高经营集约水平。一要禁止超采滥伐,加快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二要积极进行人工更新,不断扩大红松资源;三要改造次生林和人工红松纯林的结构,缩短演替过程。
按照IUCN评估标准,红松可列为“低危险”(LR)中的“依赖保护”(CD)等级。
资料来源
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PDF文件
浏览全文